摘要:很多人都曾有过心跳突然变得强烈、速度加快的感觉,多数是在情绪过于激动之后,或者连续几日休息不佳时出现,
赵某,男,30岁。以“间断心悸、头晕2年,加重2天”为主诉,于2019年8月27日就诊。
患者于2年前出现进食后心悸、头晕,持续3~4分钟后缓解,无恶心呕吐,无颈部不适,无视物旋转。2小时后再次发作,伴胃部不适,于我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,给予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后症状缓解,3天后停药。此后间断出现阵发性心慌、头晕,偶有胃部不适,查心脏B超、胃镜未见明显异常。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,伴胃部不适,现为求进一步中医诊治,遂来我院门诊。
现症见:阵发性心慌伴胃部不适、颈部不适,无头晕,夜休差,自感乏困明显,饮食可,二便调。舌红边有齿痕,苔极腻,舌面有瘀点;右脉弦滑,左脉寸滑、尺关弦细。
既往史:“乙肝小三阳”病史10年,2年前查乙肝六项“2、4、5”阳性,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未见明显异常;2017年于西安某医院就诊,诊断为“焦虑症”,未予治疗;2017年,因地震有惊吓史。
家族史:母亲曾因受惊吓患焦虑,治愈。
体格检查:颈软,无抵抗,颈部未闻及血管异常杂音,颈静脉无充盈。双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。心率72次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
辅助检查:
颈椎片示寰枢关节失稳,颈椎曲度变直。
乙肝病毒定量<100lU/mL。肝功能:TBIL35.8μmol/L,DBIL7.3μmol/L,IBIL25.5μmol/L。
头颅CT无异常。
心脏B超:无异常;心电图:正常心电图。
西医诊断:阵发性心动过速,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。
中医诊断:心悸,郁证。
中医证型:肝经郁热,相火上扰。
治法:清肝定惊,解郁安神。
柴胡12g,生龙骨20g先煎,生牡蛎20g先煎,干姜8g,党参12g,桂枝9g,茯苓15g,酸枣仁15g,半夏9g,黄芩10g,知母6g,川芎12g,大枣10g,甘草6g。
7剂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各200mL温服。
二诊二诊(2019年9月3日):患者服上方后,阵发性心慌缓解,偶有夜间自觉心跳加速,仍有胃脘不适、乏困、夜休差等症。舌尖红、有瘀点,苔白腻,舌下络脉迂曲;右脉弦细涩、关大,左脉弦细涩。 方用解郁合欢汤加桂甘龙牡汤,炒酸枣仁15g,百合20g。7剂,水煎400mL,分早晚两次各200mL温服。
三诊三诊(2019年10月15日):患者服上方后心悸缓解,偶有夜休时心跳加速,稍有胸闷;胃脘部不适,呃逆缓解,纳食欠佳;夜休差,入睡难,多梦,醒后仍乏困。二便正常。舌淡紫尖红,边有齿痕、瘀点,苔白厚滑,舌下络脉稍粗;右脉弦细涩、寸弱,左脉弦细涩、关大。
方用解郁合欢汤加下气汤、降香加减。服上方2周后,心悸、胸闷未见,胃脘不适缓解,夜休改善。
按语心悸多为虚实相兼,病位在心,与肝、脾、肾、肺四脏密切相关。症状以自觉心搏异常为主;伴有胸闷不舒,心烦寐差,颤抖乏力,头晕等。发病多与精神刺激、诸脏腑虚损相关。
综合此患者症状,病机为肝气郁滞,相火上扰,胆胃失降。治病必求于本,患者出现主症前曾受惊吓,并诊断为“焦虑症”,未予治疗。现症及舌脉表现为肝经郁热,相火上扰之证。基于此,杨老师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加减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疏肝清热,安神定悸。肝经郁热,日久耗伤肝血,心失所养,给予酸枣仁汤以养血安神、清热除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