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瘫的名家应用经验

 健康知识 admin

摘要:在治疗中风时,按“左瘫右痪”立论,“左瘫”多采用益气活血法,最常用补阳还五汤,黄芪为补气药应重用,一般

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】

初用此方时,首先要看患者有无外感症状,如有则应先治外感。 属风寒者,可以小续命汤加减治之;属暑热者,则以香薷饮加减治疗。 待外感愈后,诊其脉浮大无力者,即可以补阳还五汤施治。

若非此脉,诸如弦劲等,则不可妄用本方。 另外,初用之时也宜先小其剂,然后逐日增加,务于三五日将黄芪加至120g,其他药量仍如原方,或略为增加皆可。

若一往无阻,顺利自效而恐药力不及,则可晚服黄芪120g,早服半剂60g。过一二剂患者病势平和,亦可加服原方1剂,即1日服黄芪240g。 数日后可斟酌患者病情,撤服120g,每日仍服1剂,多服几剂。即使愈后亦宜隔三五日服药1剂,待体力复原方停药。

黄芪服至240g无效,即为药不对证,应速设他方治之。 另外,初用本方之时,如恐风邪未净,尚可稍加散风药物一二味,如菊花防风等,且分量不必过重,3~6g即可。 服二三剂后,视其脉证,知风邪已去而撤之。同时再加清凉药如金银花连翘知母竹茹等于方内。

盖因黄芪性味甘温,甘则易壅,温则易热,虽药证相符,仍恐格拒不入也。辅以清凉便使药气与病气融洽,如胶投漆,行所无事,方无流弊。 待黄芪加至120g,病情又无热象出现,则将清凉药物减少或撤去皆可。如大便干燥,则可加火麻仁郁李仁等以益气润肠。

斯症属气虚不运,肠失传导所致,绝非胃肠实热、燥结于内者可比,不可妄加攻下。如兼见浮肿有湿,则可加赤小豆薏苡仁茯苓等以利水湿。 如有痰盛,则可加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旋覆花竹茹等以祛痰涎。如胃脘停滞,食欲不振,则可加焦三仙、莱菔子、砂仁、鸡内金等以消食开胃。 如见虚寒腹泻,排便增多,恐致气虚不摄,流于滑泻,则宜急固之,可加附子。否则元气一脱,则英雄无用武之地。

补阳还五汤在应用之时尚须注意,切勿妄加黏腻滋补之品如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。 因本方着力于益气,辅佐以活血。

二者合用,俾使大气斡旋,络脉通达,气血得以运转,筋脉得以孺养。若妄加滋腻收涩之品于方中,势必阻挠黄芪一往直前之力,使经络胶滞,有弊无利。即使病幸获效,亦恐难尽善其功。 若患者脉虚体弱,非补而不为功者,则可另立一滋补之方,或与本方早晚交替服之,或隔日服之,不但两不相碍,且相得益彰。 (《北方医话》)

谢海洲经验

气属肺,肺气行于右,右边脑梗死或出血,使左侧半身不遂;血由肝所属,肝行于左,因此左边脑梗死或出血,使右侧半身不遂。

谢老在治疗中风时,按“左瘫右痪”立论,“左瘫”多采用益气活血法,最常用补阳还五汤黄芪为补气药应重用,一般至少用30g,多可用到120g,“右痪”是根据气化学说,肺气不足为痰涎所侵袭,因此用涤痰的方法,如二陈汤、导痰汤、涤痰汤、温胆汤金水六君煎、加味二陈汤等。 (《谢海洲医学文集》)

路志正经验

【中风中期宜掌握益气活血时机 】

 
你可能喜欢的:
购买正版,获取技术支持请联系,网先生(www.wangsir.cn)&壹网(www.0001w.com) 永久客服QQ:915688610